很多人聽到麻豆,知道麻豆文旦還有碗粿等名產,
但你知道麻豆背後的歷史地理沿革嗎?
了解麻豆的身家背景,這篇文章告訴你喔!
(以下資料擷取並整理自台灣百科大全書http://taiwanpedia.culture.tw/web/content?ID=4071#以及麻豆區公所http://www.madou.gov.tw/)
麻豆的地理位置:
民國99年台南縣市正式合併之後,麻豆鎮躍身成麻豆區,
麻豆區位於台南市中心腹地、曾文溪流經區郊南邊;
東接官田區,西與佳里區為鄰,南接善化、安定、西港等區,北鄰下營區及學甲區,
全區總面積53.9744平方公里,行政區域畫分為29里計393鄰,
中山高速公路在麻豆區西側設有麻豆交流道,
北側30公尺寬的外環道路銜接省道台一線及縱貫線台鐵善化站,
南來北往,交通相當便利,為整個台南地區經濟交通樞紐。
↑台南市全圖,東邊靠近中央山脈山區,因此麻豆係位於平原地區的中心位置。
麻豆的歷史故事:
麻豆在台灣地方史上是個知名的鄉區。
舊稱「蔴荳」,「蔴荳」(Mattau或Mattauw)是平埔族語的Matta(目)和au(港澳)合併而成,即眼睛、樞紐之意。
是西拉雅族四大社之一,荷蘭治台,稱「Madou社」,明永曆十五年(西元1661年),鄭成功來台驅荷,所製輿圖記示麻豆為番社。
雍正時因漢人漸增,改稱「蔴荳保」,1920年(大正9年)改為臺南州曾文郡麻豆街,1950年改稱台南縣麻豆鎮。
距今二百餘年前,麻豆原為一荒陬濱海地帶,麻荳港則為倒風內海東南方之汊港,
據臺灣府誌記載:「倒風港分三叉,西南為麻荳港,南茅港尾港,北為鐵線橋港。」
港水流經麻荳社社北迄於社頭的水堀頭,水堀頭即為碼頭所在,舟楫往來商業盛極一時;
其外緣沙洲林立,今海埔池王府府址的海埔里即位此海岸沙地。
嗣後,天然環境的變因,麻荳港航道漸告淤塞,
東起水堀頭,經貓求港、后虞朝、天保寮、下隙仔港、箕杆港(北勢港)、南下加輦邦(今北勢里)、蚊港厝(今大埕里),西出油車、經埤頭港、大汕腳(今大山里),延伸至海埔、港仔尾等地,港灣浮覆後,或變成為窪地,或成為港塭,海岸線乃漸次西移,原本濱海之古麻荳社遂成為內陸地域。
麻豆的人口及產業概況:
麻豆區為台南市中心平原腹地,地勢平坦,物阜民豐,人口約有五萬人。
區民大都來自福建漳、泉兩地,民情淳厚,民風保守。
本區為傳統農漁牧地區。農漁牧人口約佔六成,農產以稻米、甘蔗、玉米、蔬菜、豆類為主。
特產有麻豆文旦、白柚、酪梨、酸菜、皇帝豆、瓜子等。
畜產以養雞、鴨及養豬佔大宗,並大都兼營漁塭,養殖淡水魚等,
其中麻豆文旦及瓜子加工品名聞全台。
工商業部份,公司商號共登記有450家,
主要工業以農藥、化學、鋼鐵、皮革、木材、食品加工業等及飲料業為主,
主要商業有百貨、雜貨、餐飲、家電、銀樓、鐘錶、中西藥、娛樂業等。
簡單來說呀,
麻豆在百年以前是個港口,是交通經濟的樞紐,
有西拉雅族以及來自漳泉地區的居民在這裡駐下他們的聚落,
因此擁有相當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及歷史遺跡;
之後隨著港口的淤積,麻豆現今位居台南市的中心地帶,
南來北往,更發展出不一樣的鄉鎮風貌,
下一篇將介紹如何到麻豆的交通方式喔!
留言列表